根据史料记载,光绪帝刚刚死去,慈禧太后便召集大臣商议新帝人选。很多大臣建议立年纪更大的宗室子继位,但慈禧太后坚持让溥仪即刻继位,并且自己升为太皇太后。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但所有军国大事都需要经过慈禧太后的批准。然而,慈禧太后只担任太皇太后不到一天,便在第二天中午突然昏迷,并于下午两点左右去世,享年74岁。

慈禧太后去世时,留下了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她的这番话中包含了对未来女性干政的强烈反对,并且警告要防止太监权力的滥用。虽然她已去世,但遗言却成了她死后权力争斗的先兆,尤其是她的侄女隆裕太后继续掌控朝政。

慈禧太后生前身体健康,养生得当,尤其注重衣食住行的细节,虽然因此赢得了“骄奢淫耻”的批评,但她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直到她临终前几乎没有生过重病。比如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已经65岁的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吃了不少苦,却依旧没有生病,甚至精神焕发地指挥着大臣们与列强谈判,直到1902年顺利返回北京。

在她去世的那一年,慈禧太后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支持洋务运动,策划准备立宪,甚至还压制了戊戌变法。她还成功促使美国放弃了庚子赔款,将赔款用于清朝的教育和文化事业。

然而,从1908年夏天开始,慈禧太后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明显下滑。她开始频繁感到不适,虽然这些病症大多属于小病,只需要调养即可,但逐渐加重的身体问题让她的状况变得复杂。进入九月后,慈禧太后出现了腹泻症状,直到十月,她开始感到严重的不适,包括头痛、口干、咳嗽、发热等。尽管如此,太医仍乐观认为这些症状只是由于劳累所致,慈禧太后自己也不以为意,继续处理朝政,并开始为光绪帝的后事进行安排。

光绪帝去世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突发昏迷,醒来后留下遗言,最终于两小时后去世。她的突然离世让朝廷和众臣都没有做好准备,尤其是面对溥仪继位这一决策时,大多数大臣都不愿看到年幼的溥仪继位,但由于慈禧太后的骤然去世,没人敢公开反对。

关于慈禧太后死因的种种猜测至今仍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导致她的去世,特别是她生前有腹泻、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有可能是由多种病症共同作用造成的。宫中虽然有高明的御医,但由于治疗方法较为保守,病情难以根治,因此病情一直拖延。

另一种观点认为,慈禧太后的死因可能与她的劳累和悲伤有关。毕竟,在清朝国势已衰的情况下,作为七十四岁的老人,她依然肩负着巨大的国家责任。光绪帝的去世对她来说是一大打击,虽然她可能曾为了权力不择手段,但她对光绪帝依然有感情,失去侄子的打击无疑加重了她的身心压力。

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慈禧太后是因为慢性中毒而死。根据一位曾在宫中服侍慈禧太后的宫女所说,慈禧太后曾长期腹泻,有时伴随脓血,这些症状符合慢性中毒的表现。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专家在对慈禧太后遗体的检测中发现虽然存在少量毒物,但不足以致命。

还有一种说法称慈禧太后是被一只老虎吓死的。这一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缺乏史料支持。虽然慈禧太后确实曾到皇家动物园游玩,但她并没有因为老虎的咆哮而受惊致死。

最后,亦有民间传闻称慈禧太后是袁世凯所杀,但这一说法也无法得到证实,且被许多人认为是虚构的。

总体来说,现如今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慈禧太后的死因与她长期的劳累和疾病积压有关。她的健康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调养,最终导致了她的猝死。这一死因也和她终其一生都未曾放下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