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全国美术馆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7年。该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国家美术收藏和学术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加强对当代美术创作的引导,鼓励美术馆提升研究和收藏水平,全面提高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由此推动美术馆藏品固定陈列展览制度的深入实践。7年来“展出季”成绩斐然:70余家美术馆,180余个专题展,展出藏品近1.8万件(套),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美术馆藏品约占展出作品总量的六成,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真正体现了让藏品活起来的宗旨。
数据不仅是国家政策引导、扶持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全国美术馆在专业化建设进程上砥砺奋进的成绩,更体现在一次次精彩展览,一场场配套公教活动所发挥的文化惠民、美育普及效应中。
日前,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进入验收阶段,入选年度展出季活动目录并已顺利实施展览项目的30家美术馆汇报了各自展览实施和开展公共教育与推广的情况,接受了专家小组的验收和媒体的采访,呈现出了今年的特色与亮点。
主题门类丰富
呈现时代变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美术的发展,同样浸润在火热的社会实践和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中。今年入选的展览中,一些国家重点美术馆及省级美术馆以美术、摄影等独特的视角,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社会变迁,既呈现出中国美术一路走来不断继承创新、开拓发展的历史画卷,也进一步突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部分美术馆通过自主策划,从不同角度展出这4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重要文献,不仅是一次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回顾与梳理,也从侧面揭示了优秀传统与经典的力量以及对当下美术发展的启示。如江苏省美术馆策划的“脚步——40年缩影经典作品回顾展”,遴选出近百幅表现山河新貌、劳动形象、美好生活、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美术作品,勾勒出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武汉美术馆“老武汉·新武汉——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展览,汇集了武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老照片与以图像景观为创作媒介的馆藏当代绘画、当代影像作品,反映了新时期以来武汉城市文化视觉图像的多元化变迁。
而在深圳美术馆的藏品中,除了书画作品,还有一批如蒋兆和、唐云、关山月等书画名家与美术馆往来的书信,这些书信见证了美术精英与深圳的书画情缘,也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美术活动、艺术市场运作的历史状况,从侧面显示出深圳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特殊的文化窗口作用。
整体来看,2018年展出季项目展览内容涵盖种类一如既往地丰富,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漆画、书法、信札等。值得一提的是,除纯艺术以外,今年入选的项目还增加了如设计、砚台、漫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主题展览。比如,广东美术馆举办的“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艺术文献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文心在兹——古今砚文化特展”等,一方面拓宽了展出季活动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兼顾到更广范围民众审美需求。
关注学脉传承
弘扬美育精神
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必然离不开美术教育领域的建设,而其中,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培养以及一代代先生的精神传递,是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次展出季汇报单位中,共有6家来自全国重要美术院校的美术馆,他们策划的展览或多或少地围绕学院教育展开,梳理文脉传承,弘扬美育精神,成为本次展出季的一大特色。
其中,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学校即将步入百年之际,推出“期颐艺境 德承百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世纪艺术家精品展”,以重温美院16位百岁老先生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使今人体悟前辈的创作心路和无私奉献,感受其独到的艺术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从艺术的角度思考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馆藏现当代作品展”,既让观众分享到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也明晰了川美各学科的学术脉络;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王雪涛课徒稿展”,通过展出老一代画家生前授课时留下的大量教学范图,以启示今天绘画系的学生和学院教育等。除此以外,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展览,通过系统梳理当下专业院校漆艺教学与创作生态的区域性特点,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汇集,为当下漆艺教学与创作、漆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思路。
另外,一些美术馆结合馆藏资源以美术中的某一特定题材或门类,挖掘新的角度策划了不同的专题展,其中比较研究展增多,并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关注“新国画运动”,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聚焦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及笔墨传承等。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围绕3幅相似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在展览中没有明确指出答案,需要观者进行探寻,并进行联想、思考,取得积极反响。由展览提出问题,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的“留白”式展览策划值得借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表示:“选择展览主题要同时注意敏感度与深度,既要选取有趣生动的点切入,也要从细节去深入,做好扎实的学术梳理,不能流于形式。”
惠民成果显着
形式尚待创新
在今年的展出季验收评审现场,参与评审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几年来,美术馆在活化馆藏资源时,充分利用多种手段与媒介,重视展览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积极通过创新展呈与举办丰富的公教活动,切实拉近了美术馆与公众间的距离、深化了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很明显,从各馆的汇报和数据来看,今年展出季期间,各个美术馆举办的公教活动尤其丰富。比如,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东莞市莞城美术馆等,在展览举办期间组织了约200场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进行系统规划之后,针对不同观展人群而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与参与方式,受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喜爱,参与人数总量均超过1万人次,反映出美术馆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所达到的切实效果。在展陈设计上,一些美术馆也着实花费了不少心思。如广东美术馆为了还原1949年时期廖冰兄漫画充满粤语市井音韵的特色,从展出的画作和文献中选择了若干件,或邀请曲艺演员用“数白榄”的方式进行演绎,或请“讲古佬”讲述其中的故事,还录制了动画短片在展厅中播放。此外,美术馆除了让观众体验美妙的粤语音韵,还用新媒体的方式让廖冰兄的漫画人物“动”起来,在展厅里设置了专门的教育互动空间,观众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创作的小漫画,站在当下这个时代与廖冰兄进行对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徐青峰表示,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为提高人民整体的审美素质和文化素质服务的,所以观众是第一位的。“有些美术馆的公教部门只有几个人,却能在展期内做200多场教育推广活动,这是很不容易的。人们美术鉴赏水平的提高与美术馆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谌强提出,一个展览的学术深度与公众理解、喜爱之间的鸿沟是最难跨越的一个点。他认为,展览学术研究应当与公共教育活动相结合,而不是各做各的。策划公教活动未来还要突破一些固化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