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的新媒体展览《反向折叠》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此艺术项目为“第零空间计划”的首个艺术展览。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刘佳为展览《反向折叠》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团队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团队
艺术家黑川良一(左)与英国FACT艺术中心迈克·斯塔布斯教授开幕对谈现场
“第零空间计划”是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全新推出的艺术计划,旨在打造一个新媒体艺术的实验场、讨论艺术媒介的可能与边界并探讨美术馆空间的可能性。此计划关注国际语境下新媒体艺术家,鼓励新生代艺术家探索媒体艺术的创作以及跨界、跨领域的艺术表现,激发艺术、设计、科技与社会网络之间无限连结的可能性。因此,“第零空间”不仅是一个展场空间,更是一个关于媒体艺术的实验室 。
作为“第零空间计划”的首个展出艺术家,黑川良一为本次展览全新定制了作品《反向折叠》。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超过600平方米的巨大展厅中,黑川用三块巨幅的显示屏和极为精巧的视听装置,呈现给观众一件大型沉浸式作品《反向折叠》。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由法国宇宙基本定律研究协会(CEA-IRFU)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基于欧洲航天局(ESA)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及赫舍尔空间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所提出的最新发现,这些数据可以让人追溯星辰演化的宇宙史。黑川以原始科学数据为出发点,用科学逻辑展示了他如何将外层空间纯粹能量转化为可度量的声音和视觉。
展览现场
黑川自2000年代中期开始投身艺术创作,当时他就已经遵循这样的工作程序:在软件协助下将其自身从自然环境中所采集到的图像和声音进行扭曲变形。通过数码操作,所收集的原材料逐渐从其原初的形式中脱离出来,变得抽象化,在轻微的震动及催眠式的脉动下呈现出一派视觉与听觉的色调世界,时而诗意,但更多的时候则显得充满张力。尽管看上去充满技术感与创新意识,他的作品实际上起源于一个最为具体的实相,或者说是艺术家自身所认为的“不是来自一种浪漫的观点,而是非常正式地”从周围环境的“结构与律动”中攫取灵感。
展览现场
他的作品常以许多日本艺术家为楷模,无论是书法、诗歌、戏剧还是舞蹈,这些艺术家时常在其作品中表现一种与自然的旋律、形态及四季变化和谐共处的万物有灵精神。
本次为“第零空间计划”全新定制的作品《反向折叠》依然离不开这一规律,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和抽离的姿态,向改变我们宇宙的客体提出疑问。这件作品的新奇之处在于黑川的态度源自一个比起过去更加科学的观点。正如观众将会体验到的那样,《反向折叠》最初设想的是遵循一个脚本来描绘构成星辰演化不同阶段的各种物体及层面。在与科学家们进行商议之后,黑川选择了九大场景,描绘了一场贯穿恒星演化全过程的线性旅程,并尽可能地与现实中的这一物理现象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反向折叠》描绘了星际介质(即由气体与灰尘所组成的银河系主体空间),并对形成电离、不稳定气流、激波及引力收缩等现象的船帆座(Vela)分子云进行探索。同时,也在展现核聚变(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的能量来源),为超新星爆炸的最初瞬间建构模型,并最终描绘出不同星系撞击之后重新形成新恒星的过程,这种现象似乎也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在数十亿年后注定将会遇到的。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关于艺术家
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
黑川良一197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现生活、工作于德国柏林。自1999年起就开始运用不同媒介(包括录像、装置、录音及现场表演等)来创作令人惊叹且在国际上享有先锋代表性地位的视听影音艺术作品。他将其作品描述成“以时间为基础的影音雕塑”,并认为声音与图像互为一体。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首首乐曲:声音的交响乐被艺术家想象、创作并记录下来,与录像素材及电脑数码美学相结合,从而令观众对其日常熟悉之事物的看法焕然一新。
无论是将瀑布的录音转成白噪音的同时,在观者的周围营造出一种几近灵性与崇拜感的静寂,还是将田野录音与像“杂音极简主义”这样的电脑数码混音在一个令人恐惧的、充满不和谐感觉的战争与毁灭主题下有机结合,黑川良一发明并呈现了一种以令人着迷的合成方式将复杂与简单交替结合的视听语言。
黑川在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重要作品之一是其为展览“击败熵的千种方法之一”所委托创作的、题为《Octfalls》、令人身临其境的视听影音雕塑作品。2010年,其作品《流变:五个视野》(rheo: 5 horisons)在奥地利艺术中心所颁发的电子音乐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之中获得电子音乐与声音艺术类别的金尼卡奖。其作品《反向折叠》(Unfold)在近期亦获得欧盟为鼓励艺术与工业、技术及社会之间的创新合作而设立的STARTS大奖的荣誉提名。
黑川曾在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及艺术节上进行作品展览及表演,包括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区(Arsenale)、柏林电子文化艺术节(Transmediale)、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中心、巴黎路易·威登E空间、上海eARTS电子艺术节、巴塞罗那当代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