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古涵今,国之耆宿——缅怀一代大师饶宗颐先生_东方中国诗书画网
欢迎来到东方书画官网
本会简介 购物车 电话:0536-8271833??/??8718196
书画快讯
茹古涵今,国之耆宿——缅怀一代大师饶宗颐先生
时间2018-03-22 09:43 http://www.dfshw.com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阅读次数:

2月6日凌晨,饶宗颐先生于香港逝世,享年102岁。“20世纪中国学术界最后一位通人”,带着世人的无限怀念,长眠于香港大屿山。

meishubao/2018032117230322866.png

饶宗颐

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饶宗颐先生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幼承家学,致力于地方文史与文献目录之学,崭露头角,弱冠即侧身名儒,专精学问。上世纪40年代以来,先后任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与法国远东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等,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授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法国文化部颁授高等艺术文化勋章、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等多种奖项。

meishubao/201803211726196580.png

在饶宗颐教授(前排站立左五)祖父领导之下,饶氏家族20年代大合照

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着作等身,通晓多种语言,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近东文明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学术专着60余种,是当代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除治学之外,先生还精通琴、诗、书、画,张大千曾评价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meishubao/2018032117324080995.png

饶宗颐教授于郊外弹奏古琴(60年代)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精神标识。饶宗颐生前身居香港,在他的积极鼓励和支持,以及两地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设立香港西泠学堂,邀请西泠印社社员及艺术家进行授课。香港市民通过这个学堂,加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香港是中西交融的国际都会,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始终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饶公如同一座高大而宽阔的文化桥梁,把大陆与香港地区的文化传承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meishubao/2018032117482564409.png

1979年,饶宗颐教授于巴黎与当地学者及他的学生合照

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是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可以肯定,他的地位不是凭空而来。着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评价饶公:“于学术文化,中西古今,无不融会贯通,为海内外同知共仰。”钱钟书也曾评价饶宗颐先生“旷世奇才”,“对于饶公的成就,仅一个用功还难以表达”。

三重证据法站在时代学术潮流的前列

古文字学家曹锦炎教授于1997年至1998年受邀赴香港中文大学,协助饶宗颐先生从事“甲骨文出土文献电子资料库”的研究、整理和建库工作。在问学与合作过程中,曹锦炎对饶公有着深入的接触和了解,作为饶宗颐先生的助手,在他看来,“季羡林先生谈‘饶公是当代中国学术的旗帜,是无人可与比肩的真正的国学大师’的评价是客观事实,绝不是溢美之辞,在学术界也早已成为共识。”据他回忆,饶公曾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术进行过归类,并分为八个门类:1、敦煌学;2、甲骨学;3、词学;4、史学;5、目录学;6、楚辞学;7、考古学及金石学;8、书画。对饶公而言,书画或许并非学问而排在第八位,但饶公在书画领域的成就却不容小觑,针对山水画,饶宗颐先生提出“西北宗”论,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弥补了明清以来传统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局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向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曹锦炎也感慨道,饶公研究范围之广,做学问之极致,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和企及的。

meishubao/2018032117485574493.png

饶公在孤山与西泠印社相关人员合影

从上世纪初至最近一百多年以来,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空前大转变时期,也是一个空前大繁荣时期,但是处在这个伟大历史时期的学者,成名者不少,落伍者也甚多。究其原因,关键的问题,是有些学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对新时代的特点视而不见,所以建树甚微。而饶公却能“预流”(陈寅恪先生语,借用佛教语言),即作为一个学者能站在时代学术潮流的前列,像王国维、陈垣、陈寅恪、季羡林等杰出的大家一样,利用新资料,研究新问题。饶公的学术研究,是既重视传世文献资料,又重视野外调查资料和考古资料,他提出做学问的“三重证据法”,是在着名学者王国维倡导的“两重证据法”,即地上、地下文献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结合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内容,运用新的数据和方法丰富并改造了传统学科范式,极大拓展了原有的学科空间,故而成为指导我们今天做学问的不二法门,推动了传统学科在当代新的发展和跨越。

 

西泠印社的一面大旗

西泠印社作为海内外着名的艺术社团,历史悠久、群星闪耀,是代表着中国传统书画篆刻的高水平的艺术殿堂。生前,饶宗颐曾任西泠印社社长。在西泠印社即将迎来145周年社庆之际,痛失社长,令人不胜唏嘘。

meishubao/2018032117552995201.png

饶宗颐

3月20日,寒雨凄凄,来自中国文联、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嘉宾以及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代表于西子湖畔,共同举行饶宗颐先生的追思会,深切缅怀饶公的大师风范。

meishubao/2018032117234715483.png

追思会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感叹:饶公执掌西泠印社7年,其宛如一面大旗,不断开拓百年社团的世界影响力,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东学西渐”的主张思想一以贯之,给印社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meishubao/2018032117243264866.png

追思会现场

饶宗颐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也是集大成者,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说,作为文化研究者,他的梦想就是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自己肩任西泠印社社长,也希望推动西泠印社进一步打开世界之窗,对中国优秀文化艺术推陈出新。

meishubao/2018032117252648470.png

追思会现场

陈振濂回忆称,饶公做为社长对我们的最大鞭策,就是推动西泠印社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饶宗颐先生以他的博学和眼界,要求西泠印社不仅是一个空洞的学术立场,明确提出:“西泠印社应该担起‘东学西渐’的重任,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建立自己的文化秩序”。陈振濂认为,饶宗颐作为学者,看似与国家政策并没有太密切的衔接,但“东学西渐”的提出令人钦佩。西泠印社过去大多的学术对象是旧学、古学,近几年,在饶宗颐先生的指点之下,西泠印社也在迈入新篇章。“今天西泠印社的学术格局和眼光,与西泠印社原有的格局、眼光相比一定毫不逊色,以‘东学西渐’为思想和行为支撑,向新目标出发,我们以这样新的姿态来告慰老先生,对于他所下达的指令和要求,我们正在努力践行和推进。”陈振濂说。

meishubao/20180321172544730.png

追思会现场

饶宗颐先生的逝世,是一代大师的陨落,也是当代文化领域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这样的一场追思,不仅仅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

饶宗颐作品欣赏

meishubao/2018032117531243503.png

 

meishubao/2018032117540521726.png

meishubao/2018032117533217106.png

meishubao/2018032117550130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