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头脑风暴来袭:“Panel21: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_东方中国诗书画网
欢迎来到东方书画官网
本会简介 购物车 电话:0536-8271833??/??8718196
书画快讯
国美头脑风暴来袭:“Panel21: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
时间2018-03-29 09:28 http://www.dfshw.com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阅读次数:

meishubao/2018032814580564526.jpg

研讨会现场

 

3月26日至27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校庆北京系列活动——“Panel21:前沿,我们何以可能讨论未来?”于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哲学家、策展人与教育者齐聚一堂,就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研讨。

meishubao/2018032815021026308.jpg

论坛由“问题”“提案”“超越”“论辩”四场构成,四场圆桌会议场场相扣,通过对当下艺术/教育“问题”的展开和“提案”,开启对“超越”困境的哲思和建构,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论辩”现场。

meishubao/2018032815025415314.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论坛现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致辞中就此次研讨会举办的背景、目的和探讨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并表达了对此次研讨会讨论成果的期待。

meishubao/2018032815033158008.jpg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在论坛致辞中进一步介绍到:“‘Panel21: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圆桌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承办。这个研究院所要研究的不只是如何教艺术,而且是‘作为教育的艺术’,所以我们的视野要投向艺术和教育彼此相交合的远方,这远方或许并不在遥远的别处,而是在我们最真实、最切身的日常生活中,最切近,却也久未观照。在这个意义上,无论艺术还是教育,其目的都是‘人的保存与发展’,都是‘引导心灵转向,推动社会更新’。这次论坛,我们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哲学家、策展人与教育者齐聚一堂,共同梳理艺术与教育的前沿讯息,共同辨析当下实践中蕴含着的发展之要素;共同追问:在当代艺术、知识生产的疲惫和迷茫中,我们何以讨论未来?面对全球范围内艺术的市场化、大学的体制化、感性的贫困化,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

meishubao/2018032815053070669.jpg

论坛现场

第一场「问题」,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的开幕词中开启。随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以“处在边界”为题,对在幕间时刻的当下,对虚拟-现实共筑的现实世界,提出建设性的思考与行动方法;翰克·斯劳格 (Henk Slager )以作为“催促剂”的研讨班模式出发,谈论教育中集体的力量;费莉西蒂·艾伦 (Felicity Allen)以女性在艺术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展开一系列的观察;贾可·西赛尔 (Giaco Schiesser )以“无条件的艺术大学”为题,探讨一所大学的核心职能及社会责担;玛伊·哈萨格 (Maj Hasager )则阐述了一种“共同体”式的教育模式,其允许师生相互建构信任。

meishubao/2018032815061280024.jpg

第一场“问题”主持:曹意强

meishubao/2018032815065842128.jpg

范迪安:处在边界

关于边界的三点思考:

1、East 计划

我们现在需要将艺术与科技进行融合,打破艺术与科学互不相关的边界。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引入,使得艺术家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有所借鉴,而这种学习与借鉴的最终导向,是回到艺术人文本身。

2、现实+

一种基于现实的艺术方法,特别是批判性的建构,才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动力。

3、传统转换

把学生引导到中国本土的传统造型的技巧,包括非常民间的工艺所提供的剪纸、皮影、雕刻、大漆的技术等,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门具体的技术,还从这种技术的艺术中获得对物质的、媒介的、过程的感悟。

meishubao/2018032815093910667.jpg

翰克·斯劳格:为研讨班注入活水

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有自己的力量。

我们如何为艺术教育带来新的面貌?我们应该重新定义艺术教育整体的背景知识和课程。 不能是静态固化的狭隘的关注知识的创造,而应在研究中应该去强调哪一种元素和方法是我们提倡的。研讨会可以成为一个乌托邦,让所有的人参与进来,为艺术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meishubao/2018032815110986636.jpg

费利西蒂·艾伦:建构时间

教育体制往往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教育体系。

正如波洛克所说,他们的问题是,“女性是如何进行讨论商定的?……她们由于自身的处境,才会从事艺术。”如果关注一下女性在艺术界的角色,就能发现她们要一直与机构、社会谈判才能让她们的作品得到重视与探讨。当今社会下,当劳动力由于缺乏保障日益“女性化”时,如何使艺术学生、教师意识到经济与社会的现实,这些教学策略在此时就显得愈发重要。

meishubao/201803281512509894.jpg

贾可·西塞尔:无条件的艺术大学

如果你更近的观察世界的话,会发现它看你的视角更为陌生。

如果大学不能成为一个所有理论讨论的中心,一个我们能够质疑所有问题的场所,即我们永远不能达成共识的平台,那么大学的精神将会消亡,因为我们会有其他更廉价的方式达到实用主义的目的。

meishubao/2018032815141110559.jpg

玛伊·哈萨格:对话共同体——在实践、教学与批判思考之间

教育应该服务人生中的学习 。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艺术研究与实践上,用开放的眼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项目,不断进行实验以找到自己在艺术链条中的定位,并在此过程中努力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起信任。在这种信念下,使学生形成学术判断力,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院还坚信应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提供流动课程。

meishubao/2018032815292744207.jpg

在第二场「提案」中,于尔约·索塔玛(Yrjö Sotamaa )分享了其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理念;傅无为(Uwe Fleckner)以“教养凝视——用视觉艺术夺回公共空间”为题,深入探及当下世界公共空间的丧失;黄孙权以从社会运动到合作社的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感触;其后,黄建宏以人的保存与发展的视角,对艺术教育展开系列阐述与期许。

 


meishubao/2018032815214587313.jpg

第二场“提案”主持:史蒂文·亨利·马多夫

meishubao/2018032815224831059.jpg

于尔约·索塔玛:预见五十年——朝向一种对话的文化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为地球,也为人类社会进行负责任的设计。

我们未来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将反抗性思维、乌托邦理念和自由的思想三种元素交叠组合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这会使我们形成:1、批判的创造性思维;2、进化性的思考,即一种把失败看作学习机会的能力。3、以热情为基础的共同创造。

meishubao/2018032815243082707.jpg

傅无为:教养凝视——用视觉艺术夺回公共空间

今天,全世界的现代社会中都出现了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即公共空间的丧失。

由于新媒体和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通过虚拟化和全球化,技术革新为全面的思想交流提供了机遇;然而这也将毁坏真实生活的城市环境,它们日益沦为娱乐区和商业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将一直处于审美独立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窘境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大学和艺术学院担负着一个特殊功用。艺术家必须清楚其作品所回应的审美、社会和城市规划问题。

meishubao/2018032815253864820.jpg

黄孙权:街头和艺术之外——让我们合作社吧!

艺术家觉得和他者或者其他种族的人交流,自己就成了社会者了,这其中存在着一种自我误解。

从学生的需要来开始谈艺术教育到底是什么?

生活在资本主义里面,抵抗和反抗意味着什么?

合作社这种运动很早就有了,但我们现在才开始慢慢意识到我们其实一开始就可以合作。

meishubao/201803281526546060.jpg

黄建宏:艺术教育如何面对支配?

艺术是一种推进人类社会工程的微型行动。

“艺术”在历经半个世纪的人文科学狂飙(狂产)以及相应时间的数位科技发展之后,越来越需要在人类社会中扮演更为明确的角色。其中,知识开创与文化生产已成为当代艺术实践中非常核心的两个大方向。经由艺术实践的感性生产(图像对话、重组叙事、行为沟通等等)让知识得以重新与生活经验、内在感受建立更为深刻的联系,让知识成为连结生命与世界的辩证历程。

3月27日的论坛还将就“超越”与“论辩”两个主题举行相关研讨。